倒绷孩儿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绷:包扎。接生婆把初生婴儿裹倒了。比喻一向做惯了的事因一时疏忽而弄错了。
出处宋 魏泰《东轩笔录》第七卷:“晏公闻而笑曰:‘苗君竟倒绷孩儿矣。’”
例子作老娘三十年,今日倒绷孩儿,亦复何说!(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念秧》)
基础信息
拼音dào bēng hái ér
注音ㄉㄠˋ ㄅㄥ ㄏㄞˊ ㄦˊ
繁体倒綳孩兒
感情倒绷孩儿是中性词。
用法动宾式;作谓语;比喻不应该的失误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体恤入微(意思解释)
- 筋疲力竭(意思解释)
- 八斗之才(意思解释)
- 长夜之饮(意思解释)
- 照葫芦画瓢(意思解释)
- 以身试法(意思解释)
- 珠宫贝阙(意思解释)
- 一干二净(意思解释)
- 算尽锱铢(意思解释)
- 多情善感(意思解释)
- 团团转(意思解释)
- 信以为真(意思解释)
- 光前启后(意思解释)
- 吉光片羽(意思解释)
- 阳春白雪(意思解释)
- 峨峨洋洋(意思解释)
- 各行各业(意思解释)
- 意兴索然(意思解释)
- 口坠天花(意思解释)
- 春去冬来(意思解释)
- 牛郎织女(意思解释)
- 闲情逸致(意思解释)
- 凡夫俗子(意思解释)
- 胡支扯叶(意思解释)
- 卑鄙龌龊(意思解释)
- 足衣足食(意思解释)
- 苦口婆心(意思解释)
- 奋起直追(意思解释)
※ 倒绷孩儿的意思解释、倒绷孩儿是什么意思由诗文谜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骨肉分离 | 骨肉:指父母兄弟等亲人。比喻亲人分散,不能团聚。 |
将在军,君命有所不受 | 将:将领;受:接受。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,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。 |
贫贱不移 | 移:改变。不因生活贫困、社会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。形容意志坚定。 |
隔靴搔痒 | 隔着靴子挠痒痒。原为禅宗用语;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;未能悟境触机。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;不中肯;不贴切;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;不解决问题。 |
褒善贬恶 | 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;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。指分清善恶,提出公正的评价。 |
推三阻四 | 找各种借口推托、阻挠。 |
极重不反 | 同“极重难返”。 |
万里长城 | 指我国长城。也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。现也比喻人民的军队。 |
进道若退 |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。 |
今是昨非 | 现在是对的;过去错了。 |
骨肉之亲 | 骨肉:骨和肉,比喻至亲;亲:亲爱。比喻父母、兄弟、子女之间相亲相爱的关系。 |
东施效颦 | 美女西施因病皱眉;显得更美。邻里丑女(后称东施);机械地模仿;也皱起眉头;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(效:模仿;颦:皱眉头)。比喻不顾具体条件;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;结果适得其反;显得可笑。 |
龙驭上宾 | 亦作“龙御上宾”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”后因用“龙驭上宾”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。意为乘龙升天,为天帝之宾。 |
叫苦连天 | 一声接一声地诉苦。 |
学而优则仕 | 优:有余力,学习了还有余力,就去做官。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。 |
顾景惭形 | 看着身影,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。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、称号等而感到惭愧。 |
不可告人 | 不能告诉别人。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、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。 |
断章截句 | 不顾上下文义,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,而弯曲原意。断、截:割裂。 |
不宁唯是 | 宁:请助词,无义;唯:只是;是:这样。不只是这样。即不仅如此。 |
草满囹圄 | 监狱里长满了草。比喻政治清明,犯罪的人极少。 |
祝哽祝噎 | 祝:祷祝;哽、噎:食物堵住食道。古代帝王敬老、养老的表示:请年老致仕者饮酒吃饭,设置专人祷祝他们不哽不噎。 |
出师不利 | 师:军队。利:顺利。出战不顺利。形容事情刚开始,就遭受败绩。 |
束身受命 | 束身:约束自身,不放纵。比喻投案。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、听从命令。 |
单刀直入 | 单刀:短柄长刀;直:径直;入:刺入。用短柄长刀直接刺入。原意是认准目标;勇猛向前。后比喻说话、办事直截了当;不绕弯子。 |
搬弄是非 | 搬弄:挑拨;是非:指口舌纷争。把别人的话搬来弄去;有意从中挑拨是非出来。 |
力屈道穷 | 屈:竭,穷尽;道:途径,办法;穷:尽。力量办法都已穷尽。 |
阿时趋俗 | 阿:迎合。迎合时尚和世俗。 |
善自为谋 | 善于替自己打算。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办法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