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百孤寒的成语故事


八百孤寒

拼音bā bǎi gū hán

基本解释八百:形容多;孤寒:指贫困的读书人。许多生活贫困的读书人。

出处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》:“八百孤寒齐下泪,一时南望李崖州。”


八百孤寒的典故

唐朝时期,太尉李德裕爱才如渴,经常提拔那些出身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入仕。这些贫苦的书生特别爱戴他,在他被贬到南荒之地时,纷纷为之悲痛,并作诗来描述他们的心情:“八百孤寒齐下泪,一时南望李崖州。”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八百孤寒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屈指可数 唐 韩愈《忆昨行和张十一》:“自期殒命在春序,屈指数日怜婴孩。”
疚心疾首 唐 崔锷《内寺伯朱夫人赵氏合袝志》:“以嗣子奉命鸡林,三岁然复,疚心疾首,亦时礼念,冥期佑助。”
打肿脸充胖子 李英儒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第十章:“打肿脸充胖子,你还知道羞耻不?”
投石问路 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12回:“此名为‘投石问路’。下面或是有沟,或是有水,就是落在实地,再没有听不出来的。”
寿元无量 元·吴昌龄《东坡梦》第四折:“爇龙涎一炷透苍穹,祝吾生寿元无量。”
倒冠落佩 唐·杜牧《晚晴赋》:“倒冠落佩兮与世阔疏,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。”
满招损,谦受益 《尚书 大禹谟》:“满招损,谦受益,时乃天道。”
风和日丽 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:“是日风和日丽,众多官员,都来祭奠。”
异途同归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本经训》:“五帝三王,殊事而同指,异路而同归。”
国泰民安 宋 吴自牧《梦梁录 山川神》:“每岁海潮太溢,冲激州城,春秋醮祭,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