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昌流丽的成语故事

拼音guāng chāng liú lì
基本解释光昌:光明昌大。流丽:流畅而华丽,常用以形容诗文和书法。“光昌流丽”成语的含义有二个:①形容工作顺利发展,事业昌盛,形势大好。②形容文笔流畅华美。
光昌流丽的典故
1961年毛泽东修改何其芳为《不怕鬼的故事》(人民文学出版社)写的序言时增加了一段著名的话:“难道我们越怕鬼,鬼就越喜欢我们,发出慈悲心,不害我们,而我们的事业就会忽然变得顺利起来,一切光昌流丽,春暖花开了吗?”“光昌”和“流丽”各有所本,作为一个成语是毛泽东的创造。该成语的含义有二:①形容工作顺利发展,事业昌盛,形势大好。②形容文笔流畅华美。
《文学评论》2003 年第1期发表了朱寨先生的《风风雨雨五十年》,介绍了这个新成语产生时的情况。朱文说:“毛泽东同志在修改他(指何其芳)起草的《不怕鬼的故事》序言时,用了比较少见的‘光昌流丽’形容词,他不熟悉,不便请示毛主席本人,便在电话里请教俞平伯先生。俞平伯先生不但认可,而且举例说明前人也有这样的用词,他心里方才踏实。这是何其芳同志自己说出来说明自己知识的欠缺,同时说明毛泽东同志的博学。”
俞先生举的什么例句,朱先生文中未言。俞先生是个大学者,青年时期即博闻强记。既言“举例说明”,在电话中应当告知过何其芳例句。何其芳是早年北大学生,时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,亦为饱学之士,他没见过“光昌流丽”一词,可见该词之冷僻。我读书甚少,多年来,我查遍了我所能找得到的辞书,也多次上网查询,都未能找到结果。没有见人言及毛泽东所用的这一成语所本何处,也没有找到一个资料,有比毛泽东此时此处更早的书证。所有成语词典更未见收录,所以我斗胆收进了自己的《新成语小辞典》,断言“是毛泽东的创造”,仍然不够严谨。
“前人也有这样的用词”可不可以宽泛地理解,就是前人是将“光昌”和“流丽”分开来用的,而毛把它们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短语。这种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吧?因为这件事情本身可算是“文坛逸事”,而且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初,后来正进入国人对毛个人崇拜炽热阶段,《不怕鬼的故事》在一段时期名声大炽,曾经选入中小学教材。在这种背景下,一定有很多学人考证过这个短语的来历,何以没有一个人提及这个“前人”到底是谁,这个“用词”的例子究为何句?这是否又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谜?
在《新成语小辞典》中还提到,据陈晋《新人赋》中称,1965年毛泽东在南昌专门写了篇一千多字的文章,来考证王勃在南昌写作《滕王阁序》时的年龄,称道他不仅“高才博学”,而且“为文光昌流丽”。后来在《毛泽东的读书生活》(三联书店)中读到,逄先知在书中作了较详细的引述。他说,毛泽东在读《初唐四杰集》一书时写的一段批语中说道:“这个人(王勃)高才博学,为文光昌流丽,反映当时封建盛时的社会动态,很可以读。这个人一生倒霉,到处受惩,在虢州几乎死掉一条命。所以他的为文,光昌流丽之外,还有牢骚满腹一方。”毛泽东不仅在不同文章中多次使用,而且在同一篇文章中一再使用,足见其对这个成语确有个人的偏好,也符合他的浪漫豪放之个性。如果学术界一直未能对毛之前的始创者有确凿的发现,那么,“光昌流丽”的“知识产权”只好暂时记在伟人名下。
“流丽”、“光昌”各有所本是有案可稽的。《辞源》收录了“流丽”一词,释义为:流畅而华丽。常用以形容诗文和书法。举例有:唐元稹《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》:“至于子美……掩颜(延之)谢(灵运)之孤独,杂徐(陵)庾(信)之流丽。” 宋苏轼《和子由论书》:“端庄杂流丽,刚健含婀娜。”另,现代周作人有文:“仿佛是鸭儿梨的样子,流丽清脆,在白话的基本上加入古文方言欧化种种成分,使引车卖浆之徒的话进而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文章。”(《志摩纪念》)“光昌”一词,台湾《国语辞典》收录了,其释文为:光明昌大。《文史通义·外篇二·墓铭辨例》:“其事本为变古,而光昌博大,转为后世宗师。”《汉语词典》收录了“光昌”一词,解释是:1、显扬昌盛。2、明朗;开朗。现代有赵载文(1866-1943)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为南京莫愁湖写的对联:“庆党治光昌,抚槛高歌革命曲。”又有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春县魁星岩介绍称:魁星岩,古称詹岩,取“文曲华世”、“光昌文运”之意而名。”云南腾冲县著名侨乡和顺镇有“士和民顺,文治光昌”的牌坊。
近几年,“光昌流丽”一语的用例有逐渐增多的趋势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光昌流丽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分道扬镳 | 北齐 魏收《魏书 拓跋志传》:“洛阳我之丰沛,自应分路扬镳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。” |
身无分文 | 司马文森《风雨桐江》第一章:“他现在是身无分文,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。” |
见风是雨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5回:“他们做都老爷的,听见风就是雨,皇上原许他风闻奏事,说错了又没有不是的。” |
浪迹江湖 | 宋 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113卷:“某不能甘于寒苦,且浪迹江湖。” |
处之泰然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子曰:‘贤哉!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。”宋 朱熹注:“颜子之贫如此,而处之泰然,不以害其乐。” |
旧地重游 |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一章:“广州,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,我是住过三个多月的,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旧地重游了。” |
哀而不伤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八佾》:“子曰:‘《关雎》,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’” |
慌里慌张 | 老舍《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画》:“因为伯龙就是那么个一天到晚慌里慌张的人,这个脚朝天的图章正好印上了他的人格。” |
拉大旗作虎皮 | 鲁迅《且介亭杂文末编·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》:“首先应该扫荡的,倒是拉大旗作虎皮,包着自己,去吓唬别人。” |
土木形骸 | 《晋书 嵇康传》:“身长七尺八寸,美词气,有风仪,而土木形骸,不自藻饰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