榆枋之见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榆枋,榆树与枋树。比喻狭小的天地。后用以比喻浅薄的见解。
出处《庄子 逍遥游》:“鹏之徙于南冥也,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……蜩与学鸠笑曰:‘我决起而飞,抢榆枋,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,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?’”
例子及从栎园先生游,始信人之才分相越,真非意量所及,愧予犹榆枋之见也。清姜承列《<书影>序》
基础信息
拼音yú fāng zhī jiàn
注音ㄩˊ ㄈㄤ ㄓ ㄐ一ㄢˋ
繁体榆枋之見
感情榆枋之见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怪诞不经(意思解释)
- 攀龙附凤(意思解释)
- 发综指示(意思解释)
- 赶尽杀绝(意思解释)
- 目不转睛(意思解释)
- 源源不断(意思解释)
- 没里没外(意思解释)
- 算尽锱铢(意思解释)
- 庖丁解牛(意思解释)
- 万马奔腾(意思解释)
- 作乱犯上(意思解释)
- 安眉带眼(意思解释)
- 偶一为之(意思解释)
- 进锐退速(意思解释)
- 尘外孤标(意思解释)
- 妻儿老少(意思解释)
- 气吞牛斗(意思解释)
- 文山会海(意思解释)
- 黄耳传书(意思解释)
- 贤母良妻(意思解释)
- 礼坏乐缺(意思解释)
- 白草黄云(意思解释)
- 尽诚竭节(意思解释)
- 斗南一人(意思解释)
- 飞蛾扑火(意思解释)
-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(意思解释)
- 河山之德(意思解释)
- 西学东渐(意思解释)
※ 榆枋之见的意思解释、榆枋之见是什么意思由诗文谜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泥牛入海 | 泥塑的牛进入大海中就会化掉。比喻一去不返;杳无音信。 |
石枯松老 | 枯:干枯。石头干裂,松树老朽。形容历时极为久远。 |
二八佳人 | 二八:指十六岁:佳人:美女。十五六岁的美女。 |
昂首挺胸 | 昂:仰;抬起;挺胸:挺起胸膛。仰着头;挺起胸膛。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。 |
流离转徙 | 辗转迁移,无处安身。 |
目不转睛 | 睛:眼珠。眼睛不眨;眼珠不转地盯着看。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;看得出神。 |
惹事生非 | 招惹是非,引起争端。 |
万马奔腾 | 像无数匹马奔跑跳跃。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。奔腾:跳跃着奔跑。 |
大张旗鼓 |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(张:展开;铺排;旗鼓: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)。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;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。 |
专心一志 | 形容一心一意,集中精力。 |
融会贯通 | 融会:融合领会;贯通:透彻理解。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;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。 |
胜友如云 | 胜友:良友。许多良友聚集一处。 |
分门别类 | 门:类;别:区别。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。 |
亡命之徒 | 指逃亡的人。也称冒险犯法;不顾性命的人。亡:无;命:名;亡命:逃匿则削除名籍;故以逃亡为亡命;即逃亡;流亡;徒:一类人(含贬义)。 |
古往今来 | 从古代到现在。泛指很长一段时间。 |
兵戎相见 | 兵戎:武器。以武力相见。指用战争解决问题。 |
如痴如醉 | 形容神态失常,失去自制。 |
法不阿贵 | 法:法律。阿:偏袒;讨好。指法律不偏袒有权势富贵的人。意思是秉公执法;不畏权贵。 |
似是而非 | 是:对;正确;非:不对;错误。好像是对的;实际上不对。指表面上相似;实际上不一样。 |
从天而降 | 天上掉下来的。 |
如出一辙 | 辙:车辙;车轮压出的痕迹。象出自同一个车辙。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。 |
祝哽祝噎 | 祝:祷祝;哽、噎:食物堵住食道。古代帝王敬老、养老的表示:请年老致仕者饮酒吃饭,设置专人祷祝他们不哽不噎。 |
今古奇观 | 奇观:奇异的景象。指古今奇怪而少见的事。 |
骄傲自满 | 自高自大;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。 |
穷愁潦倒 | 穷愁:穷困愁伤。潦倒:颓丧,失意。形容贫寒困窘,愁苦失意的样子。亦作“羁愁潦倒”、“潦倒穷愁”。 |
家常便饭 | 家中日常饭食。也比喻常见的、平常的事。 |
五花八门 | 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。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。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。 |
妖魔鬼怪 | 迷信的传说中危害人类的妖精和魔鬼。比喻形形色色害人的东西或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