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张可久的诗 > 【越调】凭阑人 江夜江水澄

【越调】凭阑人 江夜江水澄

[元代]:张可久

江水澄澄江月明,江上何人搊玉筝?隔江和泪听,满江长叹声。

【越调】凭阑人 江夜江水澄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江水清澈澄清江月空明,江上是谁在弹拨玉筝?隔着江和着泪倾听,满江山一片长叹声。

注释

越调:宫调名。凭阑人:曲牌名。江夜:曲题。

搊(chōu):拨动,弹拨。玉筝:对古筝的美称。筝是一种弹拨乐器。

【越调】凭阑人 江夜江水澄鉴赏

  这是一首描写月夜于江上听筝的小令。作品只有四句,且语言直白如话。然而作者造境淡远,语虽短而意缠绵,词虽淡而情至深。

  此曲第一句先写月夜江景,水月映照,空灵明净,显示出澄澈宁谧的气氛。第二句写筝的声音。在月色中,不知是谁弹起玉筝,打破四周的寂寥,添增了神秘幽婉的韵味。第三句则从听筝人的神态,以背面敷粉的艺术手法,烘托筝声所表达的哀伤感情。第四句写江涛澒洞,它像是被筝声勾起的深沉的叹息。这样的写法,又把感伤之情推进一步。

  这首二十四字的小令,与白居易那首六百余言的著名长诗《琵琶行》有相似之处。同是江天月夜,同是不期而闻哀怨的音乐弹奏,这支《凭阑人》几乎可说是浓缩的《琵琶行》。只是白诗详尽地介绍了演奏的过程,弹者的身份、经历,以及听者哀怨的缘故,而小令限于容量,这一切都付阙如。但因此也造成了作品的悬念,令人遐想。筝声无端而至,哀怨无端而生,倏然以来,戛然以止,造成了全曲清凄超妙的风神。

  在技巧形式上,此篇属散曲巧体之一的“嵌字体”,各句都嵌有一至二处“江”字。“嵌字体”在诗歌中已有先例,如陶渊明的《止酒》诗,二十句中就句句含一“止”字。散曲“嵌字体”的最早作品,则是元好问的《喜春来·春宴》:“春盘宜剪三生菜,春燕斜簪七宝钗。春风春酝透人怀。春宴排,齐唱喜春来。”此篇同嵌的“江”字,建立了句与句之间的内部联系。全曲出现的“江水”、“江月”、“江上”、“隔江”、“满江”的重复不仅多方位地充实了“江夜”的题意,而且表现了一唱三叹的风韵。

张可久简介

唐代·张可久的简介

张可久

张可久(约1270~1348以后)字小山(一说名伯远,字可久,号小山)(《尧山堂外纪》);一说名张可久肖像(林晋生作)可久,字伯远,号小山(《词综》);又一说字仲远,号小山(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),庆元(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)人,元朝重要散曲家,剧作家,与乔吉并称“双壁”,与张养浩合为“二张”。

...〔 ► 张可久的诗(330篇)

猜你喜欢

李廷臣通判蔡州

宋代梅尧臣

来路青青草,随君去未休。

亦将离思远,还共翠心抽。

酒泉子 春夜

清代吴绮

花影夭邪,晴月照人今夜。罗窗半展泪痕斜,有些些。

巫山欲梦楚云遮,绣被香寒宫麝。隔墙闻响七香车,是谁耶。

东陂菡萏盛开即事

明代胡应麟

紫骝何处系垂杨,菡萏初分太液长。十万红妆齐衒色,三千彩袖各飞香。

游童戴叶翻歌扇,稚女穿花出画航。最是夜来添怅绝,湖南一路下新霜。

远色阁二首

郭印

遐观目力穷,莽苍云山碍。

傥知色非色,坐见六合外。

赠越僧

明代张元凯

飞锡常携海上霞,万松深处挂袈裟。孤云寄迹元无住,流水将心未有涯。

文字不曾离贝叶,因缘还出在莲花。来时一苇轻千里,何似吾家博望槎。

曾宏父将游吴兴示所和叶内相八首次其韵太守亦和故并及之 其三

宋代刘一止

谢家溪亭花锁碎,尚忆故岁春未阑。觅得小航冲雨去,湿红飞处忍朝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