扈从登封途中作
扈从登封途中作。唐代。宋之问。 帐殿郁崔嵬,仙游实壮哉。晓云连幕卷,夜火杂星回。谷暗千旗出,山鸣万乘来。扈从良可赋,终乏掞天才。
[唐代]:宋之问
帐殿郁崔嵬,仙游实壮哉。
晓云连幕卷,夜火杂星回。
谷暗千旗出,山鸣万乘来。
扈从良可赋,终乏掞天才。
帳殿郁崔嵬,仙遊實壯哉。
曉雲連幕卷,夜火雜星回。
谷暗千旗出,山鳴萬乘來。
扈從良可賦,終乏掞天才。
译文
如宫殿般的帐幕聚集在高大的嵩山,皇帝游山的场面实在壮观。
清晨云雾连同帐幕涌动卷起,夜间灯火夹杂星光缭绕回旋。
幽暗的山谷千旗出动,天子车驾到来,山中响起高呼万岁的声音。
我随同出游确实值得写诗歌诵,但终究还是缺乏光彩耀天的才华。
注释
扈:随从。登封:在今河南郑州登封市,位于嵩山之南。
帐殿:皇帝出巡时休息的帐幕。郁:积聚。崔嵬:高峻的样子。
山鸣:据《汉书·武帝纪》,汉武帝祭嵩山,随从者听见山神恭呼万岁。万乘:指天子。周制,天子有地方千里,兵车万辆。乘,古代计算兵车的单位,四马并驾一车,称为一乘。
良:确实。赋:写作。
掞(shàn)天:光芒照天。掞,照耀。
宋之问的宫廷诗比沈佺期的要复杂些,虽然这仅是在基本一致的风格中所发生的轻微个性变化。他的最好的宫廷诗完全不像应制诗,而是优美自然的抒情诗。这首《扈从登封途中作》是公元696年(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)宋之问在随皇帝登嵩山祭天所作。古代帝王为报答天地恩德,并向天地祈求福寿,常举行封禅大典。在泰山上筑坛祭天为“封”,在泰山下辟地祭地为“禅”,后来扩大为五岳都可封禅。
整首诗对仗工巧,锦绣成文,充满对武则天的歌功颂德。此诗第六句的“万乘”是皇帝的传统代称,但这里上下文的描写恢复了这一词语本身的某些力量。据《旧唐书》记载,武则天游河南洛阳龙门,命随从官员作诗,左史东方虬诗作先成,武则天赐给锦袍,之后宋之问献诗,武则天赞赏其诗句更高,又夺东方虬的锦袍赏给宋之问。
唐代·宋之问的简介
宋之问,字延清,一名少连,汉族,汾州(今山西汾阳市)人。一说虢州弘农(今河南灵宝县)人。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。
...〔
► 宋之问的诗(215篇) 〕
近现代:
刘永济
剩水残山思不禁,小屏欹枕费沉吟。才秾合作云裳想,粉褪难温梦蝶心。
白地锦,紫光金,何缘寥落到如今。遥知淅淅巴山雨,未抵泠泠楚客琴。
剩水殘山思不禁,小屏欹枕費沉吟。才秾合作雲裳想,粉褪難溫夢蝶心。
白地錦,紫光金,何緣寥落到如今。遙知淅淅巴山雨,未抵泠泠楚客琴。
:
陈际盛
绕屋千竿修竹,点池半亩新荷。门无热客来往,始觉清凉意多。
繞屋千竿修竹,點池半畝新荷。門無熱客來往,始覺清涼意多。
清代:
牛焘
君不见,东坡调水传佳话,全凭清浊分流派。甘美香冽天一生,沁人诗骨清人肺。
又不见,黄河之水天上来,石水斗泥资灌溉。有时汲之供烹啜,不闻饮者比沆瀣。
君不見,東坡調水傳佳話,全憑清濁分流派。甘美香冽天一生,沁人詩骨清人肺。
又不見,黃河之水天上來,石水鬥泥資灌溉。有時汲之供烹啜,不聞飲者比沆瀣。
:
罗钦顺
佳丽芜湖县,千年拱帝京。树连淮浦碧,江逐海潮平。
天地容疏拙,风波托死生。不将诗句觅,对景若为情。
佳麗蕪湖縣,千年拱帝京。樹連淮浦碧,江逐海潮平。
天地容疏拙,風波托死生。不将詩句覓,對景若為情。